top of page

 

「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人際問題」,這是最近熱門書籍《被討厭的勇氣》大辣辣的標語;也許在看到這句話的當下,不少人會嗤之以鼻,覺得這世界怎麼可能這麼簡單,但是再花個幾秒鐘,請回想自己人生中至今還留有記憶的難題,是不是開始逐漸地發現到,追根究柢,原來這些都是和"人"有關。

「我們就算要感受孤獨,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。」

人生在世,不可能脫離掉群體關係,因此如何保留自己,又和諧地與他人相處,是我們一輩子都要練習的課題。但是我們也都知道,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,就會帶著一些不對等的關係,不管有沒有道理,那些潛規則正在一步步地侵蝕掉生活裡原本該有的生存力量。

 


這麼一說,很難不讓人聯想到「網路霸凌」
舉凡各種報章新聞,相信你我都對於這個議題不再陌生,它延綿不絕、不曾消失過,小至家庭,大至整個社會;網路霸凌看似雖跳脫了以往的流血暴力,但卻更椎心刺骨;不管是在哪裡、如何出現,這種不尊重他人又過於偏頗的行為,著實地消耗許多人的生活動力。


「那些被網路霸凌的人一定自己有做錯什麼事,所以才會被討厭!」

「遇到問題就要堅強啊!」
這是一般人對於被霸凌者常有的想法,但其實,霸凌行為通常都來得不明不白,被霸凌者可能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,就遭到一陣不分青紅皂白的圍剿;如果一件事情連當事人都無法清楚的話,身為第三者的我們,又怎麼能擅自解讀真相?一時的焦躁鼓動,不僅完全無法讓情勢好轉外,也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成為霸凌者的共犯。

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地獄」這是今年初楊又穎小姐因為網路匿名攻擊所寫下的遺言,如此震撼又令人不捨;而也因為一連串的遺憾發生,台灣社會開始重新看待「霸凌」的問題,並聚焦在「網路」之上。

 

也許有些人會說,「網路霸凌」只是學生時代的不成熟,長大了就沒事;但最近政治大學就有一項研究,特別針對9到17歲兒童與青少年進行媒體行為調查,結果發現:年齡越增,「網路上霸凌別人」的比率愈高,而網路霸凌的被害者會在網路成為另一個加害者。且在學校被霸凌或霸凌別人、在網路上被霸凌的比率,都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;但「網路上霸凌別人」的比率,卻從國小的5%,倍增到高中的10%。

由此我們可以驚覺到,網路發展正在把整個社會的人際網絡帶往更複雜的地方,一不小心,後果可能就一發不可收拾。所以,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團體開始做相關的宣導防護,像是行政院、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及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,於本月18日就與臉書、雅虎奇摩及蕃薯藤等30家網路平台代表宣誓合作防範網路霸凌,一旦iWIN接到民眾申訴網路霸凌事件,立即會與業者聯繫將不當言論內容下架。而臉書也在最近邀請到知名插畫家,偕同製作網路指南,並舉辦快閃活動吸引年輕人注意,未來除了在臉書上持續推播外,也不排除與教育單位合作,前進校園。

 

 

生命線始終認為,每一個生命都是極其珍貴的存在,所以24小時當中,都備有專業的工作人員,陪伴民一起走過生命中最低潮的時光;而現在除了既有的服務模式以外,生命線也參與了由楊又穎兄長發起的「心地好一點、霸凌少一點」計畫,將傳統的電話服務帶上網路,把服務族群繼續擴大,希望能趕上時代的腳步,減少遺憾發生。

 

在這個時代,許多寶貴的生命因為網路霸凌而殞落,但在黑暗過後,相信只要你我的一個省發,並持續地將正面能量轉為行動實踐,危機終將能成為轉機,重新開啟黎明。

當期主題:
面對網路霸凌,
你我都可以「心地」
好一點


這期的文章裡提到的熱門書籍,《被討厭的勇氣》為日本學者岸見一郎的阿德勒心理學整理,再由古賀史健寫下成書。
書中以「年輕人」與「哲學家」的對話展開,閱讀起來生動又深刻,且年輕人的提問也都恰到好處,剛好是當今社會最常被提出的各種疑問。

因此,我們想將這樣的好書介紹給您,並且邀請您於下一期的會訊裡共同思考。

下期預告

bottom of page